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走进共和>生态共和>详细内容

巴卡台农牧场

2012-03-07 15:41:00 点击:[] 字体:

青海巴卡台农牧场  地处环湖地区黄河沿岸的共和盆地,东经100°55′~100°39′,北纬36°17′~36°21之间,距省会西宁市118公里,占地面积80620亩,平均海拔3700米。东临日月山、南依贵德县、西接龙羊峡、北靠青海湖,是一个四面群山环绕,内有丰富水源、起伏沙漠的草原小盆地。

该场成立于1957年,现属青海省监狱管理局管辖。场内有牧业队、农林队、学校、卫生院等机构。至201110月全场干部职工有1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20多人。

 牧业:至2010年初,该场有各类牲畜3万余头(只),均系未经改良而沿袭的藏系种群。种群由数十户牧工以联产承包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因免除了一切费税,加之水、电、温棚羊圈、定居房等基础设施逐步齐全,产羔率、羔羊成活率相较2006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牧民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左右。

农业:有大型农机具5台(辆),在局生产处的指导下,不断加大科学种田力度,采取分层施肥和耐干旱、出油率高、食用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的浩油11号白菜型油菜种籽,单产逐年在提高。

林业生态建设:建设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工程0.6万亩,改植沙棘苗木0.6万亩,成活率92%,工程合格面积100%,已成林面积达60%以上;封山育林0.41万亩,封沙育草0.45万亩,固沙种草0.256万亩,人工造灌木林地0.037万亩,天然林地(山生柳、锦鸡儿)0.59万亩,人工造圆柏、云杉林地0.003万亩。2001年至2010年,是我场草原及生态保护建设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累计投资1387.4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57.44万元、农牧场投资30万元。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草原建设投资逐年增加,草场薄弱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为环湖生态建设和保护母亲河具有深远意义。

基础设施建设:1.完成了牧业点、农业电网改造工程,农牧民群众用电户普及率100%,电费下调了9.6%2.完成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牧业点牲畜供水点2处,农业点入户率100%3.争取国债资金项目建设卫生院333.37平米,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看病难问题;4.温棚羊圈、牧民定居房覆盖率达100%5.建设综合服务楼一幢,齐全了办公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办公效率、美化了办公环境。

生态旅游业:巴卡台农牧场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将广袤草原、连绵沙漠、峡谷沟壑、飘香油菜花、阿妈索格卿雪山、万亩人工灌木林地做为可供观光的旅游景点;以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为前提,发展原生态旅游产业;建立了跑马、射箭、斗牛、藏獒观赏、藏蒙歌舞等民族娱乐项目;养殖在天然优质草场,饮用天然纯净水,啃食野葱、野山茵等未经改良的藏系绵羊肉手抓和羊灌肠、藏族酥油糌粑、高原牦牛酸奶等民族食品和草原独有的黄蘑菇,其味鲜美,成为游客必尝的特色美食。

家有梧桐树,自由凤凰来。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快捷的“西倒”高速公路等,游人慕名而来。旅游业作为巴卡台农牧场的朝阳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丰富文化内涵、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日显重要。

巴卡台农场地处这片旖旎而优美的山水地带,如朝阳正在喷薄升起。场长:看太海   副场长:许显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