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走进共和>生态共和>详细内容

共和县:奋力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

2024-08-27 15:32:46 海南报 点击:[] 字体:

近年来,共和县按照“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工作要求,对标“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任务目标,强化生态保护,履行属地责任,理顺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奋力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环湖生态旅游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旅游市场秩序有效规范,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共和县主动进位,将环湖生态旅游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范围,多次会议研究部署,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指挥机制,在原有的工作专班基础上,成立了湖东、湖西两个指挥部,压实工作责任,细化责任分工,驻点开展工作,指挥部累计召开各层次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会40余次,撰写工作专报60份。
坚持生态为纲,践行绿色发展
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全面落实“五个绝不”要求,投资5000万元完成青海湖南岸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综合治理、青海湖南岸6条小流域污染防治修复工程,投资6832万元实施倒淌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治理倒淌河镇黑土坡和退化草地4万亩。


持续深化“厕所革命”,扎实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和入湖河流水质检测,新建提升旅游厕所39座,铺设供水机井8座、污水管网7处。落实资金603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效规范垃圾清运和污水处置全流程管理,保障环湖南岸环境卫生服务工作整体平稳有序。


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高标准推进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景区打造、精品线路设计,投资1.08亿建成6个旅游观景点,配套屋顶观景台3处、生态停车场16处。积极跟进景点手续办理,从严开展省级评估问题整改,谋划推进娄拉沟沙漠营地、文宝洞特色民宿、吉祥八宝谷游牧星空房等提档升级项目,布局完善油菜花观赏点。


统筹实施环湖乡镇风貌提升改造、美丽城镇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785户青海湖水位上涨淹没农牧民住房搬迁改善工程,全面完成23个村和美乡村建设,规范运营6座污水处理厂和7座垃圾填埋场,环湖南岸垃圾处置采用“转运焚烧”新模式。


健全联农带农,着力惠农富农
坚持联农带农为本,依托6个观景点和旅游公路沿线集中安置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组织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民宿、骑马骑牛、摊位售货等经营业态,新设农牧民增收点位13处,实现收入318万元。班禅敖包观日景点“抱团发展”模式初见成效,累计实现收入1460余万元,解决就业岗位483个。


江西沟镇莫热村西湖滩至二郎剑半岛区域1.2万亩草场,每年以613万元流转至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吸收当地2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目前环湖地区共有1.2万余人参与旅游经营活动,旅游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
成立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共和管理分局,组建环湖执法中队,全面承接青海湖南岸执法监管。紧盯旅游旺季关键节点,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下沉环湖四乡镇、151风情小镇等重点区域,开展迎战旅游旺季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2024年上半年,受理调处消费投诉举报274起,挽回经济损失5.99万元;查办行政执法案件29件,收缴罚没款41.73万元。
加快搬迁安置,强化生态保护
做好共和县青海湖内侧生态避险搬迁安置工作,为785户2761人拟新建住房总面积56000平方米,按照“一户一宅”户均宅基地0.4亩的建设方案,已选定16处集中安置点,计划2025年10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加大环湖内侧搬迁旧址植被种植恢复力度,坚持把生态保护及避险搬迁工作作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


共和县作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的主阵地,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一芯一环多带”的重点县,下一步,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扛牢政治责任,持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陈刚书记青海湖周边蹲点调研时的工作要求和座谈会精神,严格按照省州关于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大保护、环境大优化、民生大改善、服务大提升、体制大理顺的工作目标,统筹处理好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民生保障三方面关系,全力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