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走进共和>生态共和>详细内容

党建引领聚合力 生态宜居展新颜

2024-03-27 09:34:04 点击:[] 字体:
近年来,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强化乡村建设,狠抓“三清三改”工作任务,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以“党建+组织”,擦亮生态宜居“底色”。坚持以提升村庄特色风貌,全力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发展为目标,探索实施“以党建引领,促生态宜居”的新路子,结合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精神文明创建、清洁海南等活动,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三清三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调查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明确了垃圾、污水、杂物,水、厕、危房(残垣断壁)等问题治理的难点、堵点,结合村情实际,制发藏汉双语《甲乙村“三清三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整治工作的目标导向、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
以“党建+行动”,增添生态宜居“亮色”。按照“支部主导、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坚持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社会力量共参与,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生态管护员清洁队,对全村环境卫生、拆危治乱、厕所革命等问题开展整治,并建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和定期巡查制度,组建生态环境整治微信工作群,及时通报并解决重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形成了全村上下同向发力、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自行动开展以来,全村开展清理垃圾、污水整治等活动72次,清理垃圾、杂物36余吨,整治污水8处,拆除危房(残垣断壁)20余处,村庄形象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大为改观,群众精神焕然一新。
以“党建+项目”,提升生态宜居“成色”。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促进农牧区发展的有效路径,聚焦党建“赋能”,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良性转变。近年来,依托县镇两级力量,累计投资3200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改善项目639户,危旧房改造473户,铺设自来水入户管网设施512户60余公里,对环湖南岸集中经营性场所实施污水管网建设项目8处,实施农牧区厕所改造185个,环湖旅游专线沿线设置临时公厕7处,提升改造公厕2处,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党建+产业”,凸显生态宜居“特色”。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青海湖国家公园、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和旅游乱象整治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在省州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提升游客旅游服务体验感为核心,投资400余万元,实施了甲乙村环湖南岸房屋外立面改造项目;以展现生态景观和保障道路通畅为前提,投资1255万元,建设完成旅游观景台3个、停车场8个、生态牵马点8个,村集体收益达97万余元。
以“党建+治理”,弘扬生态宜居“本色”。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生态模式,深入推进“三治四化双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原则,及时将垃圾、污水、杂物清理等纳入《村规民约》,着力突出群众内驱动力,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监管,发动生态管护员、网格员、光伏受益者等人员,以定岗、定员、定责、定区“四定”模式推动人居环境精细化治理,充分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