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走进共和>生态共和>详细内容

唯有实干,才能走在前、作表率——海南州委常委、共和县委书记更登加调研工作纪实

2024-02-06 10:58:03 中共共和县委办公室 点击:[] 字体:


“从现在起,我就是共和人,我一定珍惜机遇,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奋斗,推动共和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更登加用这句话作为他来到共和工作的真情告白,坦诚,自信,朴实。

上任伊始,摸清、掌握基层基本情况,这是他做的第一堂“功课”,从开始的阅看历次全会工作报告、各类工作规划,壁挂县城区划图,再到日夜兼程的匆忙足迹踏过广袤的共和大地,近半个月来,更登加深入各乡镇看产业访寺庙、进村社察民情、把脉高质量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工作要求,为全县干部群众树了标杆、立了榜样。

作为履新后到各乡镇的第一轮调研,更登加每到一处都专门听取各乡镇的工作情况汇报,根据乡镇特点,立足全局,提出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切期盼,希望各乡镇找准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并按照经济地理脉络提出展望,共和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也愈加清晰。

在倒淌河、江西沟、黑马河、石乃亥,更登加强调要以“守护者”的姿态,守护好“碧波荡漾青海湖”这张金名片;在切吉、塘格木,他激励要全力守护好“共和水塔”“共和粮仓”;对铁盖和龙羊峡他提出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树立“源头意识”,守护黄河秀美安澜,全力打造“共和菜园”;在沙珠玉,他强调发扬“治沙精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廿地强调要以“奋斗者”的姿态,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多作贡献;在恰卜恰,他要求发挥州府所在地优势,树立更高标杆,展现更强担当,加快建成“泛共和盆地”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区域各乡镇一同发展。

生态保护要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

作为地处三江源、青海湖、黄河流域三大重点生态圈的地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从青海湖畔,到黄河沿岸,从切吉戈壁,再到珠玉沙漠,从调研点的选择上,不难看出更登加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和关注。

在黑马河班禅敖包、石乃亥东格尔观景台,更登加望着千里冰封、浩瀚如烟的湖面,表示青海湖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牢记“国之大者”,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好青海湖这颗“高原明珠”。强调要以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为契机,主动担责尽责,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群众适度发展“民宿+”产业,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加强生态保护教育,让游客切实感受到“碧波荡漾青海湖”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更是共和义不容辞之责。在铁盖乡上合乐寺村现场听取村级生态保护情况,并详细询问了龙羊峡镇相关村社情况,强调作为共和沿黄的两个乡镇,必须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实施好黄河干流二期项目,强化沿岸村庄美化绿化、植绿护绿,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持续美化人居环境,推进库区周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青海重点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地沙珠玉,更登加强调,要大力发扬沙珠玉“治沙精神”,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加强绿洲外围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加大重点风沙口治理力度,稳步推进林带更新,优化调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光伏治沙项目,不断巩固绿洲成果,确保沙源不扩散,奋力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更好服务大局、体现担当、开创新局。

在切吉乡听取工作汇报得知全县16座小型水库中,切吉就占7座后,详细询问了“河湖长制”工作履职情况,并就水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强调要严格履行河湖长“巡、盯、管、督”职责,落实巡逻人员和巡逻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开展河湖日常巡查、管理和保洁,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力守护好“共和水塔”。

清洁能源是共和的家底

共和县塔拉滩,曾经是沙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8.5%的半荒漠化草地,不仅荒无人烟,还严重危害着周边黄河生态区的安全。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光伏+治沙+产业”发展模式,依靠充足的水能、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优势,围绕打造水电风光热“五位一体”清洁能源产业,坚持扩容增容与转化输出并重,80余家新能源产业链龙头企业入驻共和,光伏、风能总装机容量占全省比重的69%,光伏发电园区和水光互补发电站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调研途经切吉风电滩和塔拉光伏园时,更登加对随行人员说:清洁能源是共和的家底,也是共和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放眼全州乃至全省,共和完全有基础、有条件率先在“零碳能源系统、零碳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成为全省实现“双碳”目标的探路者和排头兵。

在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上,更登加强调:我们要聚焦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做强做大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实施恰卜恰镇“全地热”供暖示范工程,稳步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配合做好200万千瓦夜间风力发电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健全新能源产业“发输储用造”生态闭环发展模式,以“清洁能源+”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绿色有机是传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抓好“三农三牧”工作就等于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有没有“撂荒地”?存不存在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问题?耕地有多少?亩产是多少?在塘格木调研中更登加指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强调塘格木作为全县耕地面积最大的乡镇,要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持续整治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进滴水灌溉,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强化农作物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打响“塘河青稞”绿色生态品牌,全力守护好“共和粮仓”。

调研途经切吉“哇玉香卡”更登加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精做细,久久为功。切吉作为“共和水塔”,具备充足的水利灌溉条件,应进一步加大切吉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在恰卜恰镇加拉村拉日羊德商贸有限公司、廿地乡五村联合社、沙珠玉郭密农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更登加详细询问了村集体经济运营情况,强调传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农牧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依靠藏羊、牦牛、油菜、马铃薯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精品农牧业,把握发展农牧业与保护生态、节约与增收的最佳结合点,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铁盖乡和龙羊峡镇地处沿黄谷地,气候温润、沃野千里,是共和县重要的农业区,座谈会上,更登加强调,要立足沿黄谷地资源禀赋,重点发展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扩大温棚和露地蔬菜生产规模,调佳结构,调优品种,调高效益,形成反季节无公害果蔬产品生产产业带,全力打造“共和菜园”。

乡村旅游要有“看头”才有“盼头”

有人说,乡村旅游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极佳表达,让人们感受“一半诗歌、一半烟火”的惬意,弥补了都市生活中的疏离感。

近年来,共和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按照“一圈两湖四城”旅游发展思路,精心规划精品旅游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恰恰湾、九曲里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火爆出圈,游客接待与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

在调研恰恰湾旅游度假村时,更登加强调,要依托充满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培育更多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变“游客”为“留客”,全面提升和凸显共和旅游产品特色,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在黑马河班禅敖包、石乃亥东格尔观鱼台,更登加指出,要围绕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优服务环境等重点,做足“湖光摇碧山,鱼鸟戏清水”文章,推动旅游业从单一景区(点)建设向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转变,催生更多旅游新业态,形成一二三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共和模式”,努力让环境有“颜值”,让群众有“笑颜”。

龙羊峡作为青海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峡谷更是称之为“中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更登加对龙羊峡镇的发展期望很高,他在听取全县文化旅游工作汇报时强调,龙羊峡镇要依托“大坝锁黄河,渔火若星河”的资源优势,加快推动黄河水利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承办好各类文体旅活动,适度开发以观赏自然风光、工业研学游玩、休闲娱乐文体为一体的一批乡村旅游,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将黄河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旅游形式和文化内容的高度统一,不断扩大“高山平湖龙羊湖,深谷峻崖龙羊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基层治理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将基层治理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在密集的行程中,每到一处更登加都会对基层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座谈会上,更登加每每都会简要传达全省宣传文化暨网络完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每一名干部都要充当“共舞和谐”的“宣传员”,网络舆情的“引导员”,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要及时开题作答、解疑释惑,加强正面引导,要讲好共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故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讲好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故事,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加快建设“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的新增长极的“最大增量”。

640 (3) (1)

农村居环境整治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普遍性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行驶到沙珠玉集镇时,望着窗外一排排昂然挺立的杨树,一处处错落有致的新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农村小道,随行人员感慨道,“现在农村环境变美了,干净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更登加表示,这就充分彰显了“两山”理念的实践伟力,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广大群众既富口袋也富生态,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登加高度关注宗教工作。调研期间先后走访慰问尕日拉寺、新寺,以及千卜录寺,详细询问了寺庙服务管理、殿堂明火安全、活佛讲经阐释、僧侣持戒守法等情况,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宣传贯彻好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利用好寺庙宗教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以寺养寺”新路子,减轻信教群众负担,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加强寺庙安全生产管理,定期对香烛燃放、煨桑台等重点部位进行排查,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调研期间,更登加还走访了个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提出要加强党建引领,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将最难解决的事一件件办好,将最新的相关政策解释好、宣传好,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安全生产是更登加每到一处必问必提的事情,他强调乡镇党委政府要履行好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整治工作,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切实强化“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最大政绩

党的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至关重要。

调研中,更登加始终都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省州委党建工作新思想、新要求,结合共和实际,对各乡镇提出一系列加强基层党建的工作要求。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是各项政策任务在农牧区贯彻落实的组织保证,必须发挥好农牧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以经济发展高质量检验党的建设高质量。

在座谈会上对各乡镇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要全力以赴抓好基层党建,压紧压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要求,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着力提高发展经济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践证明,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在座谈会上,更登加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工作要求,以“想干、敢干、会干”的志气,把所有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干事创业、造福人民上,努力让实干成为共和干部最鲜明的标识。他要求组织部门,要树牢“靠实干实绩说话”的鲜明导向,精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推动形成让有为者有位、让实干者实惠、让进取者进取、让优秀者优先的“四让”用人导向。要落实好关心关爱干部各项措施,注重从政治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生活上关怀,切实做到严管有态度,厚爱有温度。

初心如磐行致远,奋楫笃行启新程。瞄准州委书记吕刚对共和工作提出的“五个走在前,作示范”的工作目标,共和将努力以开拓进取、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昂扬姿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加快打造“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的新增长极。

“共和是一本厚重的书,而我正在努力翻阅其中的每一页,目前了解到的也只是凤毛麟角”,更登加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对于共和这本“书”的研读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