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走进共和>法治共和>详细内容

共和县公安局2024年行政执法情况的报告

2025-02-24 17:11:54 点击:[] 字体:

2024年,共和县公安局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法治公安建设目标,以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排查整治受立案突出问题为牵引,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共和县公安局2024年行政执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接处警执法情况。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局共接处警9826起,办案管理中心执法监督岗对我局9826起警情分流情况,执法记录仪信息管理系统上传的24187条执法音视频标注关联情况,对所有行政案件的受立案情况实时监督巡查,下发书面通报157期,以电话通知、发送微信信息的方式通报整改100余次,对所有警情电话回访,发现疑似警情30余起,现已全部整改,全流程监督模式有效规范了民辅警执法执勤活动,全面提高了民辅警执法规范化意识。

(二)办理案件情况。一是全面推行网上办案,严格落实全流程记录机制。依托执法办案系统和执法监督系统,常态化开展网上办案、网上监督管理、执法质量网上考评工作,2024年,共和县公安局网上办理行政案件298起,将行政案件执法全流程记录纳入执法质量考评,实现网上与网下记录相结合,文字与视频相充实,实现对行政执法活动的可回溯管理。研究制定《共和县公安局三色预警机制》和《共和县公安局执法全流程视音频记录工作规范(试行)》,督促办案部门自觉提升执法质量,案件瑕疵明显减少,存疑不捕不诉率持续下降。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案件审查工作。由法制部门对行政案件的立案、调查、证据收集等环节进行合法性审查,2024年行政拘留95人,行政罚款153人。

(三)实施行政许可、登记备案等行政管理情况。一是严格落实执法公开制度。通过青海公安“阳光警务”平台、海南州社会信用体系平台,最大限度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进度、执法结果,按照共享目录和数据报送清单,以法制部门为主要信息归口,结合收集治安特种行业许可信息,及时向信用平台全量报送信用信息,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况以及涉密信息外,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信息按要求每两周归集上报1次,并建立信息报送台账。二是创优民生警务,提升服务效能。坚持把让人民满意作为服务群众的最高追求,优化户籍、交管、出入境等方面40项便民措施,通过“放管服”各项举措,推进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举措,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共22项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受理2024年以来,共办理身份证10798张,办理异地身份证5592张(其中省内异地5293张、省外异地299张),办理户口迁移跨省通办业务65人,办理特种行业年审68件,公章刻制备案2334件,办理注销印章业务811件。办理居住证626张,真正实现了便民利民惠民。

)执法监督救济情况。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局共接收各类信访案件(事项)7起(涉法涉诉案件6起),办结7起(其中依法办结4起,不予受理3起)。其中公安信访综合信息系统转办5起,县委政法委转办1件,县信访局转办1起,信访案件总量较去年下降30%,涉法涉诉案件较去年下降42.8%。2024年我局发生行政复议案件2起,其中维持1起,确认违法1起。行政诉讼案件1起,经审理,维持原行政行为1起。12月5日上午,共和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我局行政诉讼案件,共和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才铎同志作为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各执法办案部门关负责同志及法制大队全体民警一同旁听庭审。2024年我局无国家赔偿案件,申请司法救助案件2起,救助金额约5万元。实行案件“一月一考核”制度,2024年共评查行政案件294起,案均开具补正清单和指导意见10余条。在队内召开疑难案件研判会议30余次,至今无案件定性错误和处罚错误的情况。共下发《纠正违法通知书》3份、《执法建议》3份。

(五)执法办案场所和监管场所建设与管理情况。一是打造“一站式”执法办案中心。2022年5月,共和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拓展新建和升级改造工程启动,总投资678万元,其中基建投入215万元,信息化设备投入463万余元。在原有155平方米办案区基础上改扩建增加455平方米,占地总面积610平方米,升级后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23年4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办案管理中心在业务流程上无缝对接形成闭环,划分入区登记、人身检查、物品保管、信息采集、候问、讯(询)问、办公7个功能分区,形成全程闭合、单向循环工作通道,实现视频影像资料、人员轨迹等数据汇聚、综合管理。制定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犯罪嫌疑人从入区到出区的各环节工作,嫌疑人的看管、送押、信息采集、健康检查、随身物品保管、涉案财物管理、保证金的缴纳与发还等事务,均由办案中心一包到底。截至目前,对所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审讯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刻盘备份1000余张,共审查违法犯罪嫌疑人653余名,实现了安全事故、执法投诉零发生。二是监管场所功能设置规范合理、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县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监管大队每年投入经费用于监所修缮改造定期对监控及相关网络进行维护、升级,更换硬软件设施,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对监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实现人防技防相结合,有效防范安全隐患。同时,健全完善监所防冲监、防劫夺、防脱逃、防疫情、防自然灾害、防负面舆情等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建立“三共六联”加强与公安机关有关警种和武警部队协调联动、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质效。年内联合演练2次,按小队演练3次。

(六)涉案财物管理和涉案人员随身财物代为保管以及证物保管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涉案财物管理,在执法办案中心内搭建智能案管物管系统,配齐配全智能案卷柜、财物柜,通过二维码和FRID标签卡赋予财物卷宗“电子身份”,为财物卷宗在流通环节的数据采集、盘点定位、统计研判、预警提示等提供了基础支撑,实物静止,线上流转的交接方式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民警少跑路,同时保证了涉案财物和案卷的保管绝对安全。法制大队梳理了2023年以来我局受立的797起案件,逐案过滤、逐物清查,发现一年以上未破案件418起,案卷全部收回案件保管室管理,有效杜绝了以往“口袋卷”“抽屉卷”等执法顽瘴痼疾的发生。发现未发还的行政案件涉案财物22件,已经全部收回涉案财物保管室按照保存条件分类管理。

(七)执法安全情况。2024年,共和县公安局未出现因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形,无因故意或过失致使被监管人员、涉案人员行凶、自杀、自伤、逃脱等情形,也无殴打、虐待被监管人员或者涉案人员的情形,全面未发生造成恶劣影响的执法安全事故。

(八)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情况。共和县公安局严格落实网上办案要求,除案件性质和事实涉及国家秘密的以外,全部实现各类案件信息、主要证据材料上传信息系统,严格执行案件审核审批考评网上进行的工作要求,2024年共网上审核案件480余起,开具指导意见200余条;认真开展执法质量月考核11次,考核行政案件261期,下发通报10期;针对考核中问题及案件问题,召开通案会议10余次,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全面推进执法质量。指定2名民警为专职管理员,互为AB岗,严格审查执法办案系统中已经审核、审批通过的案件信息,对确有需要进行整改的,统一填写《共和县公安局案件信息修改删除审批表》,经部门负责人、法制、主管局领导审批后进行修改或删除。

(九)其他需要考核评议的内容。聚焦服务实战,着力强化法治保障坚持“实战、实用、实效”的工作原则,加大执法培训力度为基层执法办案活动提供坚实支撑。一是中层干部上讲堂,用什么就学什么。以省委“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共和县公安局2024年执法培训计划》,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法律讲堂26受训1450余人次二是开展“小快灵”法制课堂,哪里薄弱学哪里。根据日常审核监督中发现的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协同办案程序不对等、证据材料收集不全面等问题,开展法制课堂学习3次,受训人员200余人次;组织摸底考试2次,参考人数110人。三是多种方式并行,提升民警执法能力。针对近年来高发的环境类案件,我局组织庭审旁听1次,让民警从审判角度对案件整体情况进行了解,筑牢“以审判为中心”的案件办理理念;对常见高发警情有针对性的开展模拟警情演练21次,第一时间总结提炼经验。

二、2024年执法质量考核情况

2024年,共和县公安局开展执法质量考核共11次,根据案件量和案件质量对执法办案民警、执法单位记分排名,提拔晋升、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排名名次靠前民警和部门,通过2024年全年考核我局河东派出所、治安大队、江西沟派出所为执法质量考核前三名,评选为“优秀执法办案部门”,并在2024年总结大会上予以表彰,通过选树优秀典型,使得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了“争优秀、学先进、树榜样”的良好氛围,我局执法质量稳步提升

为突出执法质量考核的精确性、完整性,法制大队重点围绕警情分流情况、如实受立案工作、执法全过程记录、案件质量考核情况四个方面进行全流程监督考核,通过考核,发现的共性问题如下:询问(讯问)笔录、现场勘验、辨认等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法律文书未回传至办案系;法律文书、笔录因填写错误或不规范,影响法律效力;勘验未提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影响判断案件性质,确定调查方向和范围;法律文书、笔录填写涉案人员姓名、性别、年龄,或法律法规等重要信息的不规范;处罚前告知不全面或告知错误;没有全面收集证据每缺少一项;其它情形应鉴定而未鉴定。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法制大队将强化执法培训,调查取证不全面、不及时,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证据材料不及时回传系统等执法顽瘴痼疾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定期开展模拟警情演练同时开展旁听庭审、跟班学习、法制送教、法治讲堂、业务技能比武活动有效提升民警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